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原因分析

1999年5月,美军轰炸机在半夜12点,向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投了5枚炸弹,人员最密集的区域瞬间成了一片废墟,造成多名工作人员受伤和3名中国记者牺牲。

拥有先进卫星定位系统和尖端科技的美国,坚称这是“误炸”,并表示:他们已经开除了“元凶”。但是没过多久,克林顿就在自传隐晦认错,那名被开除的特工也遭人暗杀。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原因分析

那么,下令轰炸中国大使馆的究竟是谁?他又有什么目的呢?

李肇星逼克林顿写“检讨”

“总统先生,中国人民讲究白纸黑字,所以请您把道歉语写在上面。”李肇星拿出了笔和纸,递到克林顿面前,言辞礼貌,却不容拒绝。

克林顿动作缓慢地接过了笔,眉头紧皱,半天不肯动笔。他知道自己需要道歉,可他堂堂一个美国总统,如果当着一个中国外交官的面写“检讨”,肯定会被戳脊梁骨,背上“软弱”的标签。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原因分析

李肇星看出了他的犹豫,以个人的名义向他保证,这件事不会传出去。听到这句话后,克林顿才有所松动,在纸上写下了对中国人民的歉意和对死难者的哀悼。

只不过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纵然李肇星承诺了保密。但美国记者却管不了这么多,他们从自己的渠道中获取了“检讨”事件的经过和照片,并大肆报道,称克林顿面对李肇星时,就像个乖乖认错的小学生。

在舆论的影响下,李肇星的大名被更多人熟知。许多想借机炒作的美国电视节目都找上了他,打算让他和一些犀利刻薄的人再对这一事件进行讨论。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原因分析

从保守的角度来说,他是不应该参与这种节目的,但为了避免美国民众在煽动下误解我国,他还是去参加了。节目播出后,人们才明白,李肇星和外交事业的缘分,早在多年前就结下了。

他是山东青岛人,家境普通、性格沉稳、十分好学,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高考时,他和最喜欢的中文系擦肩而过,被北京大学外语系录取,从此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毕业时,由于成绩优秀,他被外交部挑中,开始负责外交方面的翻译工作。在中文底蕴的加持下,他的翻译总是比别人更精准、更有中国内涵。因此,他也被人们称为“诗意外交家”。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原因分析

1985年起,他从幕后走到台前,开始担任外交部新闻司的司长和外交部发言人。之后更是先后担任过外交部部长助理、中国常驻联合国特命全权大使、外交部副部长等职务,在唇枪舌剑中一路走来。

他的经历足以让他感到骄傲,但他却日渐沉稳。因为能力越强,身上的担子就越重。他必须要有不卑不亢的态度,但也要考虑周全,不能落人话柄。

1998年,他出任中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结果第二年,他就遇到了美国“误炸”中国大使馆。上到总统克林顿,下到普通的外交人员,美方的每一个代表人员都坚称,是军方地图存在问题才导致的“误炸”。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原因分析

但问题是,这真的是误炸吗?身为外交官的李肇星,又该如何维护我国的权益呢?

“误炸”

苏联解体后,东欧、西欧的一些国家相继陷入内乱之中,给了西方国家插手国际国内事务的机会。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借着人道主义的幌子,对南斯拉夫发起了军事行动,却丝毫不顾平民性命。

无辜百姓在这些炮弹下,死的死、伤的伤,侥幸逃过一劫的人,也因为无家可归而被迫流浪。在他们的不远处,就有我国派出的战地记者。记者们为了向外传出最新消息,揭示真相,哪怕炮弹从头顶上飞过,也不肯离开。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原因分析

因为要保护自己的人民,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依旧在工作状态。按照国际法规定,大使馆在任何地方都是受保护的,即使战争发生,也不可以攻击大使馆。

但是1999年5月8日凌晨,当所有人员都进入梦乡时,美军最先进的B-2隐形轰炸机,悄然来到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附近,对着高级外交官的宿舍和使馆办公区,接连投了5颗精确制导炸弹

伴随着一声声的巨响,大使馆被炸成了一片残垣断壁。我国《光明日报》的记者许杏虎和他的夫人朱颖新华社女记者邵云环三人当场牺牲。除此之外,还有二十多名不同伤势的工作人员被送往了医院。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原因分析

这时的李肇星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回国述职。得知这起事件发生后,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外交危机,立刻就向上级申请,要留在美国,打好这没有硝烟的一仗,维护我国人民的权益。

新闻传出后,举世震惊,各地的中国人民都开始组织抗议活动,在美国大使馆前,为无辜伤亡的同胞讨要说法。而这个一向喜欢将国际法挂在嘴边的国家,这次明显违规后,却打算用一个“失误”敷衍过去。

美方专门派了一位副国务卿来向中方解释这次“失误”。他表示,原因有三个,一是定位技术有严重缺陷;二是军事情报数据库没有中国大使馆的正确位置;三是他们南斯拉夫联邦军需局内部没人知道那栋楼是中国大使馆。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原因分析

他们宣称此事是情报人员用错了地图才导致的“误炸”,但他们所说的这个情报人员,名叫威廉·班尼特,是一个在情报局工作了15年的老特工。他会连哪里是中国大使馆都不认识吗?

而且这座大使馆的占地面积并不小,五枚炸弹中,除了一枚哑弹以外,四枚里有三枚都精准地投向了人员最密集的宿舍和办公区。这真的是巧合吗?

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是地图有误,大使馆上面还悬挂着专门用于避免战争的五星红旗,这样的视而不见,又何尝不是一种轻视呢?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原因分析

时任外交部长的唐家璇表示,就这一事件,美国必须向严肃全面地进行调查、公开调查结果、严惩罪魁祸首,并向中国公开道歉。而作为直接与美国外交人员交涉的中方代表,李肇星的任务艰巨。

他很清楚,要想让一个擅长狡辩的对手就范,他必须克制住自己的情绪,用事实说话,用理智解决问题。

当时美国的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和他是私交不错的朋友,但当奥尔布赖特赶来见他时,他还是公私分明地等到所有记者都到门外后,才与她正式见面。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原因分析

奥尔布赖特本想“不见记者,只见大使”,但李肇星却直说,见不见记者都跟他无关,但国务卿必须要知道,遇难的3位中国公民,有两位都是中国的记者!

普利策曾说过,如果国家是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那记者就是船头的守望者。他们是历史的记录者,也是“铁肩担道义”的正义使者,即便是在战场上,他们也受到国际保护。

奥尔布赖特也知道己方不占理,连忙好言好语地向他解释,但言辞间还是表示,这一切都是意外,最好先让克林顿总统和中方领导人通一个电话再说。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原因分析

李肇星听出她只是避重就轻,并没有道歉的意思,立刻严肃地表示,美国政府必须先公开地、正式地向中国人民道歉。

奥尔布赖特见他态度坚决,只好先打道回府。可她又不想面对等在门外的记者,就问李肇星,后门在哪里。李肇星则礼貌地告诉她:“我们没有后门,但是你放心,你在中国使馆是安全的。”

无奈之下,奥尔布赖特只能从使馆大门离开。正如她所料,她一出门,就被中国记者“堵”住了去路。在大家的合力追问下,毫无准备的她,根本无法招架,没说几句就露出了破绽,只能找个“台阶”,表示自己来这里,就是为了道歉的。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原因分析

这是美方主要官员第一次公开表示歉意,但美国媒体却认为,这都是被中方媒体逼的。面对美方记者们的谴责和质问,李肇星也没有着急辩解,而是四两拨千斤地问道:

“你能解释一下,3颗炸弹为何可以从不同角度击中大使馆人员最集中的区域吗?你能让世界人民相信这是误炸吗?”

记者没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因为他们坚信,美国的卫星系统是全球最先进的。当时光是战区就有24颗用于全球定位的卫星,足以对任何一个地方进行精准定位。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原因分析

再加上那些有雷达的卫星,电子侦察和照相卫星,先进的侦察机、无人机,“误炸”反而比精准打击还要麻烦。因为稍有不慎,完全有可能会炸到自己的地方或者其他西方国家的地方。

因而世界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外媒表示,美方很可能是打算“挑软柿子捏”。因为中俄一直在支援南联盟人民的反分裂行动,让美方觉得自己的地位遭到了挑战,想给中俄一点警示。

但是我国早已今非昔比,也不是他们幻想中的“软柿子”。5月13日,经过多日的交涉后,克林顿主动与李肇星见面,表示代表美国政府向遇难的3位中国公民的家属和亲人道歉。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原因分析

这话乍一听好像没什么问题,但久经沙场的李肇星还是察觉出了其中的区别,当即指出,3位公民是全中国人民的亲人和同胞,应该先向中国人民和政府道歉。

克林顿刚决定要再说一遍时,李肇星递过来了纸笔,请他写在上面。这封“检讨”完成后,美方赔偿使馆2800万美元,赔偿3位遇难者共450万美元。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原因分析

至此,这起“炸馆事件”在外交上,或者说是在表面上,算是告一段落了,但它的“元凶”和动机却依旧成迷。

元凶

按美国所说,“元凶”是弄错地图的特工威廉·班尼特。所以早在事发之初,美国就为了平息众怒,将他和他的七名同事都开除了。后来人们再想找他时,才发现他已经遭到了暗杀。

直到2004年,在新鲜出炉的自传中,克林顿才极其谨慎地写道,“炸馆事件”发生后,他也惊讶地说不出话来,尤其是在得知轰炸机没有问题,炸弹命中的就是预定目标时,他简直坐立难安。

CIA的过时地图上,中国大使馆被标错了。这样的错误是我们一直都极力避免的,军方一般都会用航空摄影来确定目标。”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原因分析

也就是说,军方是有相应的措施来避免误伤误炸的。炸弹都价值不菲,所以他们的轰炸目标通常都会经过两次筛选,第一次会检查情报的真实性,第二次会用卫星照片来核查。

为了更加严谨,这两个步骤由两个部门来完成,核查速度也就非常有限,每天只能确认20个左右。以至于整个科索沃战争,最初的一千多个轰炸目标,最后只炸了600多个。

更奇怪的是,他们所有的轰炸目标都是军方确定的,只有“误炸”中国大使馆这个目标,是情报局定的。在这么严格的审核条件下,情报局定下的目标,就能随随便便炸了吗?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原因分析

香港《亚洲周刊》上曾发表过一篇题目为《炸中国使馆绝非意外》的独家报道。这篇报道是日裔美国记者岛津洋,在美国和欧洲走访多地,才采写而成的。

其中提到,美国关于地图有问题这一说辞,连他们的国家地图局都忍不了,后来还公开发表声明,表示“误炸”与他们无关,他们的地图一直都在更新,而且非常精准。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原因分析

“误炸”一说显然已经站不住脚了,克林顿在自传的最后,借他和我国领导人的交谈写道:“他确信中情局或其他地方的一些人,不想看到中美接触,在地图上做了手脚。我自己也很难相信,但事实不容改变。”

我国驻南联盟大使潘占林曾公开推测,这也许是美方某高层有意为之的,很可能克林顿和美方的盟友们也不知情。

宝宝起名,添加 微信:boc855  备注:起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0494068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ongyi06.com/23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