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小事就想哭委屈情绪低落(一点小事就想哭委屈情绪低落暴躁)

处在低落的情绪中,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况。但如果持续的时间太长,也是非常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尤其当它开始影响生活,好像自己陷入了抑郁状态,就要有意识地做一些调整和改变了。

这次我们请到的朋友,首先是一部电影《头脑特工队》,以及两本书:一本是我之前在过年的拆书环节给大家推荐过的《正午之魔》,还有一本书是《关于痛苦的七堂哲学课》。我们来看看这几位朋友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见解和想法。

目录

Part 1 倾听情绪传递的信息

认清五种基本情绪

基本情绪衍生出的复杂情绪

Part 2 “小事”的重要性

“过去了”与“解决了”

识别大脑给予的信号

Part 3 悲伤需要什么样的安慰才会消失

释放心底的悲伤情绪

回应大脑所产生的信号

1、倾听情绪传递的信息

如果大家有情绪相关的问题,非常推荐一部有关情绪的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这部电影应该是我在美国读研的时候上映的,当时我们讲认知的老师特别推荐这部电影,因为它里面把我们的情绪、想法整个的过程,全部都能用特别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是特别好的教学素材,所以我们当时都一块去电影院看来着。

然后也非常推荐大家,如果对于情绪上可能总是搞不明白的,这个电影就可以作为一个入门。电影里有两条故事线,一条是12岁小女孩Riley的一个经历,另一条是代表她内心情绪的快乐、悲伤、恐惧、愤怒、厌恶这五个情绪角色,他们怎么去管理Riley的内心世界的。

它不只是一部简单的可爱的电影,里面也有很多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这部电影的导演也是年初很多糖丸儿跟我推荐的心灵奇旅的导演,我当时就发现这个导演特别喜欢把心理学真正非常专业的知识融入到他的电影里面,不是像鸡汤一样随随便便的那种心理学,而是真的把心理学非常核心的、非常精彩的内核融入到他的电影里面。

所以这两部电影特别值得作为我们心理启蒙去看,比如电影里对这五种情绪角色的选择,也是有专业理论支持的。经过很多的研究,心理学家发现快乐、悲伤、恐惧、愤怒和厌恶是人类最原始的五种情绪

这五种情绪都不是随便选选的,而是不管是不同年代还是不同文化下所有的人都会有的、都共享的五种情绪,也可以说这五种情绪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原始大脑当中。

而比如说像我们常说的焦虑、自卑、愧疚等等这些更复杂的情绪,是在我们大脑的持续发展的过程当中,各种五种原始情绪混杂在一起以后,是我们进化后的产物,不是原始的情绪。所以我们能搞明白最原始的这五种情绪,相当于我们把最基础的硬核就搞定了。

故事中Riley的经历也有一些像糖丸儿描述的状态,之前Riley的生活简单快乐,主要由快乐(joy)掌管她的情绪和记忆,但是随着一次搬家一切都变了,悲伤(sadness)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多,把一些普通的小事染上了悲伤的色彩与感受,甚至在过去学校家里快乐的记忆,也因为现在Riley搬家离开,变成了难过悲伤的记忆球。

本来是快乐的情绪,但是后来因为遇上了悲伤的情绪,她就把之前的快乐记忆也渲染成悲伤的记忆了。

很显然,快乐一开始并不喜欢悲伤,不想让悲伤影响Riley的大脑,但是在一系列事件后她发现了悲伤的重要性,Riley的快乐常常是在悲伤的时候,被朋友家人安慰支持,有Ta们的陪伴,才变得开心并拥有快乐的记忆,所以他们之间是有非常相关的联系的。

悲伤是我们在面对生活当中的丧失、缺失时表达的一种信号和提醒。就像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会哭,就是告诉父母我们需要被关注、被照顾了。而如果这种悲伤一直没有被关照,大脑就会反复用悲伤来提醒我们。

所以哪怕看似是小事,不是什么大事,都需要注意一下。因为这些小事背后是不是一直有一些需求期待没有被满足,它才不断地用这种方式来提醒你,给你一个信号,传达一种信息。

如果我们一直忽略这个信号,也没有把它分享给任何人来得到别人的这种理解和帮助的话,它可能就会像一个小黑洞一样,不知不觉地吸走我们的能量,然后让我们处在一种持续的悲伤和低落的状态里边。

你想,它一次提醒你要注意它,两次三次一直提醒你都没有引起你的注意,它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希望通过足够明显的信息表现现在有事不对劲了。比如Riley没有意识到自己搬家过程中这些悲伤的意义和影响,试图忽略它,觉得不就搬个家吗,哪至于这么难过,这么伤心呀。

所以她用快乐来抑制悲伤,但反而情绪变得越来越麻木,麻木到一个极点就会变得失控,最终直到Riley终于把自己的悲伤跟父母表达出来,然后一家人抱在一起,理解支持,快乐才重新出现在Riley的记忆体验当中。

2、 “小事”的重要性

这位糖丸儿提到,让Ta难过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可能不明白怎么小事会让自己这么难过。我想这里的“小”是指这件事件本身对生活好像没有翻天覆地的影响,过去也就过去了。但我觉得这里有必要区分一下这件事的“过去了”是划水划过去了,还是真正解决了。

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我们是怎么参与这件事的,“过去了” 划水划过去了,是一种被动的方式。一件小事发生在我们身上,让人难过,但可能也不是那么难受,还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所以忍耐一下就过去了。

但是什么叫“解决了”,是我们主动做了一些什么,使用了一些方法,使用了一些新的思维让它过去了,这两种划水划过去和主动解决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生活中偶尔有一两件这种划水划过去的事,我们可以用一些方式排解消化,没关系,不用特别苛刻地对待任何一件事情,不用把它揪出来,不用刻意地把它解决一遍。也不能“大事化了,小事化了”,所有的事都是事,也是走了另外一个极端,没关系。

但如果长期地频繁地处在这种状态里,就不能让它再这样发展下去了,因为久而久之我们会产生“习得性无助”,就是把被动忍耐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了处理问题的习惯了。我就是能忍,所以我就不用去想任何别的办法,我只要忍那么一会儿就过去了,但是你会发现在之后的人生里面,你要忍的时候越来越多,你要忍的时间越来越长。

我在去年年终总结里推荐了一本我特别喜欢的《正午之魔》,它是一本把抑郁讲透了的书。作者没有仅仅把抑郁看作一种情绪,悲伤抑郁是一个人整体的状态,它和身体健康、所处环境、交往的人各方面是都有关系的,是一种离散型的生活基调。

其中有一章作者提到了贫穷这件事情,大家都觉得人因为缺少资源而悲伤是理所应当的,所以不会关注穷人这种精神上的情绪,一些人会相信那些福利好的国家为穷人已经提供了足够的福利、资源、这待遇那待遇,是他们自己太懒了。

然而给他们提供的那些福利是不会让人饿死,可是他们的精神状态是一点点被这种自己没有办法去主动创造什么,在社会中行使功能这样的一种状态,慢慢地被击垮,能量是慢慢地被抽走的。

像这些接收所谓的很好的福利的这些穷人们,他们身边经常发生的性骚扰、家暴、酗酒 ,家人朋友可能突然离家出走或者进监狱,年轻的女孩因为怀孕没办法继续上学,他们每天都在看到这些事情发生,所以Ta们不断地经历这些对生活的无奈和困境,Ta们对生活是完全丧失希望的。

即使给他们提供再好的社会福利和待遇,他在他们的生活当中还是被动的,他们仍旧感觉到世界抛弃了Ta们,也没办法重新振作起来,甚至就放弃自己了,被动的去承受生活。哪怕医院为他们免费提供心理治疗或者药物的治疗,他们也不会主动报名参加,不会去医院拿药。

这就是当我们丧失对生活的这种主动地控制与主动地调整的时候,你只有被动的接收与忍耐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心理能量是会慢慢地被消耗,然后我们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其实有点像行尸走肉的感觉。

回头想一想,好像也没精力多大的挫折,多大的事,它们可能没有那么危险,没有那么具有伤害性。但是水滴石穿呀,就那么小的小水滴,滴吧滴吧滴吧,它就是能凿出一个坑来。

所以我们平时积累的那些小事,如果你总是用一种被动地忍耐的方式去处理它的话,那你想自己生活二十多年、三十多年,你积累了那么长时间的事一直在你心上。

虽然是你认为的那些小破事,一些不值得一提的事,但如果你把给你带来情绪影响的事想象成一个一个的水滴,它天天在你的心里滴吧滴吧滴吧,你说你的心能不被凿出一个坑吗?那你的情绪状态肯定是不稳定的,是波动的,是敏感的,是容易受到影响的。

所以这位糖丸儿提到每天早上会想到这些小事,也是大脑在提醒我们,我们能够为自己做些什么呢?今天有这些信号了,我们能主动做些什么?除了忽略它和遗忘,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吗?

3、悲伤需要什么样的安慰才会消失?

我想问问大家,比如说你自己有一些小事的时候,你会跟自己身边的人分享一下,吐槽一下吗?还是说你因为担心自己会不会想太多,太敏感太矫情就不说了。因为这些评价的背后,就是这些事情好像也没有办法解决,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没法解决你说分享还有什么用呢?

太有用了。这些事情就算是没有办法,就算是暂时可能无能为力,但是把这个事情分享出去 ,就相当于是把这个情绪表达出去了。然后有些人就觉得我不去想它了,不去感受它了,我就能放下它,说放下就放下了,那不就非常有效率的解决问题了?我都放下了,那是不是就不会影响我了?

我刚刚提到的那本书《关于痛苦的七堂哲学课》,它主要讲的是不同哲学家对于痛苦的理解和看法,第一堂讲的是对于哲学功利主义,它认为没有意义的痛苦就应该忽略,转而去处理那些有意义的、可以解决的问题,最终实现人类最大化的快乐和幸福。

但非常讽刺的是,秉持这种观点的哲学家约翰.穆勒自己却陷入了抑郁,他非常优秀,很好地践行了实用功利主义,他5岁就精通古希腊语,9岁便能流畅阅读拉丁语,理解最难的代数,11岁时写了一篇文章细数罗马法律的历史。

这么聪明的人,发展下去应该成为特别成功的人,但是20岁的时候他却突然精神崩溃了,原因是他觉得自己像一个没有感情和精神生活的机器。最后是他什么拯救了他呢?反而是他觉得什么用都没有的诗歌拯救了他。

他感受到了诗歌中表达的情绪,也利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情绪,最终把心里面一直用那种功利主义压抑下来的、忽略的情绪全部都释放了出来。

所以情绪不会真的被你压抑下去,真的消失在你的脑海里,不会的,它只会藏在了你脑海里某一个你不容易察觉的位置。比起难过本身,不被理解、完全孤独的难过更可怕。如果你觉得身边没有可以共情你的人,那我们自己也要努力成为这个人,努力理解自己。

虽然我们的情绪作为一种信号传递给我们,但大脑是希望你知道的、是希望你看到的。它看到你之后,我们就需要去回应它、需要去理解它。如果大脑一直给你传信号,你却一直屏蔽,然后不接收,要忽略它、赶走它,那你和你自己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

我们大脑去认知与感受情绪的部分,它中间是应该有一个交流的,大脑给你传递了一个信号,比如说你身体累,就应该休息一下,或者告诉你现在有悲伤的情绪,你就应该安慰自己一下,可是很多时候我们是不对自己的情绪做出回应的,而是去打压它、压抑它、否定它的存在,这样的话我们就会和自己之间产生隔阂。

很多时候我们说“我都不知道我自己是谁了”、“我都感受不到自己什么样”、“我都感受不到自己的情绪了”、“我很讨厌自己”,这都是因为自己和自己沟通不畅导致的。因为你屏蔽和忽略了很多你的大脑给你传递的重要的信号,你没有去回应它。

真正回应一下我们大脑给我们传递的某种信号吧,比如说你最近有什么情绪是你想要去摆脱,把它压下,把它赶走、否定它、排斥它的,我们现在能不能利用这个机会去回应一下它,因为这才是真正理解自己的过程。

宝宝起名,添加 微信:boc855  备注:起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0494068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ongyi06.com/31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