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死和在家死意义(死在医院与死家里区别)

世间万物,盛衰必然,荣枯有定,有些人一生轰轰烈烈,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生命的足迹,有些人默默无闻,如一片秋叶,随风摇曳。但他们都终究逃不过死亡的定数。

泰戈尔的小诗∶“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优美而含蓄地表达出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生如夏花,活着,就要灿烂;秋叶凄美,即便枯萎也保留丰肌清骨的傲然。

在医院死和在家死意义(死在医院与死家里区别)

一个人活在世上,只要他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能与他人和睦相处,懂得感恩,知足常乐,即便是在平凡的生活里,也能够找寻到生活的大美,与之温柔相对,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而有些人终是家财万贯,奈何有着太多的欲望与执念,被世相所惑,受凡尘所扰,终不会感到快乐。因此,不管贫富、不论地位,只要积极向上地活着,生命就有意义。

生命有长短,最后都要面临死亡,如今全球每年有5500万人死亡,大多数是终老辞世,有些则是疾病、灾难,或是意外伤害所致,因此,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想真实地活着,一定要对死亡有足够的认知,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朝着人生终点奔去。

死亡的消极一面是生命的结束,而死亡的积极一面就是知道自己会死,因而就会抓住机会好好地活着,向死而生。

知道在有限的生命里,如何去爱你所爱的人,去做你想做的事,到大自然中享受阳光,到亲人朋友间享受温暖,让日子过得随心潇洒,过得从容快乐。

但终有一些人,面对即将逝去的生命,惶惶度日,杞人忧天,无法做到去努力热爱生活,追求自己所想要得到的幸福,在浑浑噩噩中了此残生,犹如臧克家曾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在医院死和在家死意义(死在医院与死家里区别)

人们畏惧死亡,更多的是畏惧死亡的过程,面对死亡前疾病的折磨、死亡前失去生活的自理、死亡前与亲人的诀别、死亡前被社会或家庭所遗弃,他们不知所措,感到忧心、焦虑甚至惶恐。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死亡教育,平时也避谈生死的问题,对如何去死缺乏应有的了解。

因此,要想死如秋叶般静美,我们必须从死亡的恐惧中走出来,从容地向人间告别。美国《温暖消失:关于临终、死亡与丧亲关怀》一书对如何摆脱死亡的恐惧给出如下建议:

直面恐惧,诚实待人,学会宽容,忘掉仇恨,定期与朋友、亲人聊天,每天出去走走,养点花草或养只宠物,写日记,每天完成计划中的事,加入互助小组,发泄情绪,允许自己哭笑等。

人走到生命的尽头,应淡然面对,应选择放下,更好地成全自己,可选择家中在亲人的陪伴下离世,或在医院护理人员的关怀下一路走好。

医疗只是减少临终前的痛苦,应避免在无法保证生活质量的情况下用超常规的医疗手段延长短促的生命。

有家人的陪伴,有舒适的照顾,有从容的心态、在预期的时间内离去,这就是所说的善终,这也是社会必须推行的临终关怀服务。

在医院死和在家死意义(死在医院与死家里区别)

当然,或因观念的束缚,或屈从于家庭或社会的压力,有些人对如何死亡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和机会,因此,如何面对死亡,接受亲人离去,为逝者创造临终关怀的环境也是我们生者的必修课。

生命可贵,有时我们需付出百倍的努力去挽救仅有一丝希望的生命,但我们也应该懂得放弃,放弃那些已走到生命尽头的人生。

(完)

敬请关注点赞,更多故事详见医学情感故事

医学透视镜为你呈现最动容的医学情感故事,最实用的医学科普文章

宝宝起名,添加 微信:boc855  备注:起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0494068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ongyi06.com/31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