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5岁的成都妹子小林和男友相恋2年多,两个人的感情一直都很稳定。
在小林的眼里,自家男朋友是个温柔,有爱心,又有担当的男人。

他会温柔地照顾自己,会给小林处理生活上的问题,喜欢小动物,尊重老人,在各种事情上都很理解和支持小林,因此小林对男友很是满意。
前些日子,唐山打人的恶劣事件曝光后,心里感到担忧的小林第一时间分享了视频给男友,但让小林没想到的是,男友的态度和她之前预想中的完全不一样。
小林本以为男友会义愤填膺地谴责施暴者和那些旁观的人,但他并没有。
男友虽然也和小林一起对施暴者进行了抨击,但对于周围旁观的人,男友并没有发表太多想法。

而且在男友看来,周围的人并没有太多过错,因为实际上这些人里有人尝试过劝阻帮忙,还有人报了警。
但对于小林来说,她看到倒在地上的无辜女孩,她就对那些旁观的人没来由地感到厌恶。
而男友的态度非常冷静,让小林心里一阵阵的不舒服,她突然觉得自己很看不起这样的男友。

“你为什么会选择袖手旁观?这是什么意思?”
小林对于男友的选择非常不解,在她的印象里,男友一直是个非常乐于助人的人,帮邻居搬东西,送迷路的小朋友回家,这些男友都做过。
但这一次男友却给出了和之前完全不同的答案。
“这不是袖手旁观,那几个人明显是暴徒,这不是简单的调戏和斗殴,这种时候报警和选择性帮忙才是明智的,否则只不过是搭上自己而已。”
男友面带无奈地和小林解释道,看着女友面带不解的样子,他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可是有人在被打,难道不应该第一时间上去帮忙吗?”
“那不一样,这是暴徒和普通人的区别,暴徒下手没有轻重,贸然上去只会送死。”

小林听着男友的解释,她心里愈发的不舒服,甚至有些委屈,怎么平日里那么勇敢热心的男女,今天变得这么懦弱胆小了?
“那我要是出这种事情了?你也要袖手旁观?!”
小林的语气里已经带着埋怨和一点点哭腔,作为一个女孩,她看到那个视频的感受就是非常害怕和恐惧。
那是一种深刻的感同身受,这也是她第一时间来找男友分享的原因,她希望能从男友这里获得一些安慰和安全感。
“如果是你被欺负,我肯定会上去和他们拼命,而且我也不是袖手旁观,我要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做出帮助,比如报警什么的….”
“那你意思是如果是其他人被欺负你就不会上去帮忙了?”
“不是说不帮忙,而是……”
“那就是不帮!”

小林的声音有些歇斯底里,男友看着小林的表情,突然不想继续回答下去,他只是点了点头。
小林非常崩溃,她狠狠地骂了男友一句懦夫,就翻脸不理男友了。
男友对此表示非常无奈,但双方都是成年人,这种思想上的冲突,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
心里大受打击的小林甚至萌生了和男友分手的想法,在和男友冷战的日子里,她一直都在思考这件事。
在周末的时候,小林约了朋友一起吃饭,顺便和朋友吐槽了这件事情。
“我一直没想明白,他怎么变成这样了。”
而小林的朋友非但没有给小林帮腔,反倒斥责小林,觉得她很无理取闹。

朋友的态度也让小林大感意外,自己的闺蜜从来都很是仗义,是个女强人类型的人,怎么她也和男友一样说出这么冰冷冷的话?
小林心里不禁问自己,难道真的是自己的选择错了吗?
对自己产生了疑问的小林,最终找上了自己的父亲,小林的父亲是一位退休的教师,在小林成长的路上给了她很多帮助。
在听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后,林父叹了口气,告诉女儿,她,她男友还有她的闺蜜,都没有错。
导致大家意见不同的,不过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与方式。

小林从小品学兼优,性格温柔,作为父亲,林父对于女儿也一直颇为宠溺,导致小林对于很多事情的看法有些非黑即白,因此才导致这件事情的发生。
林父告诉小林,作为一个女性,对于这样的事情,表示出强烈的恐惧、担心和缺少安全感是正常的。
但在这件事情上,小林理解错了主要的核心问题。这件事情是单纯的关于男女对立的问题吗?当然不是。
不可否认的,唐山事件的诱因是因为施暴的渣滓对无辜女孩的调戏,是一种基于男性视角下对女性的不尊重和侮辱。
但整件事闹得如此之大,甚至掀起了唐山本地举报黑社会和不法团伙的热潮,这一切难道只是单纯地对女性的侮辱导致的吗?
自然不是的,这一切的问题来源还是因为对方是暴徒—有恃无恐的暴徒罢了。

他们今天可能会因为一个无辜女孩拒绝了他们的调戏而疯狂殴打对方,明天也可能因为一个男孩在路上多看他两眼就把对方打的遍体鳞伤。
这种事情的本质是黑社会强权对于弱者的迫害,无非是女性本来就更弱势一些,所以整件事情更能让大家感到担忧和恐惧。
“你作为没有经历过太多事情的女孩子,自然是完全站在受害者角度去看的,但是囡囡你要知道,更多人的角度是站在旁观者身上的啊。
这些旁观者也有家庭,也有自己的顾虑,尤其是对方这样的暴徒,上去帮了忙不一定能救出女孩,还有可能连自己都搭进去啊。”
小林还是有些不解,她继续询问父亲,如果大家都不去帮女孩,那女孩不就彻底没救了吗?
父亲摇摇头告诉小林,要是周围的人没有任何一个人伸出援手,那女孩或许已经彻底被打死了。

而且根据后来的报道来看,还是有不少人选择了帮助和干预,只不过直接冲上去和歹徒互殴的确实少之又少。
“最后事情结束的时候,女孩是谁送去医院的?警是谁报的?谁又做了证人?这些人其实都伸出了援手,已一种能够尽可能保全自己的方式做出了帮助。
如果只把冲上去的人算是帮忙,还要谴责那些只是报了警,只是语言劝阻的人,那以后还有人愿意帮忙吗?
反正只要自己不上去和受害者一起挨打,那就是冷眼旁观,世界上有这样的道理吗?”
听到父亲的解释,小林总算是理解了男友和闺蜜的想法,但她还是有些不解。
为什么平时都热情勇敢,敢于挺身而出的两个人,到这件事情上,都一致选择了明哲保身呢?

对于女儿的疑惑,林父微微叹了口气,自家闺女太过单纯,想事情很容易走上极端,又没有经历过挫折,很难体会到那种完全无力的无奈感。
“你的男友和朋友,他们选择明哲保身是因为他们不过是个普通人,我也和你说了,这件事情是强权对于弱者的暴力,不是单纯的性别问题,那你想一想,你的男友和闺蜜,他们和那个被打的无辜女孩比较起来,有什么地位上的区别吗?”
小林听懂了父亲的意思,一时间变得有些沉默。

“人都是自私的,谁不会权衡利弊呢?要是你男友冲上去帮那个女孩,反倒被打残,你会照顾他一辈子吗?”
小林本想反驳父亲,但又没有说话。
“囡囡,但是你的想法没有错,很多时候只有所有人团结起来才有可能对抗那些人渣,你看因为这件事,不是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站了出来去反抗了?”
小林点了点头,林父知道小林需要消化一下这件事情,就没有再打扰女儿了。

唐山暴徒攻击无辜女孩的整件事,是一场可怕而又让人痛心的暴力事件。
但其实整件事最让人感到害怕与无助的,还是语焉不详的处理,以及那么多那么多站出来举报、反抗的人。
这让我们知道,即使在治安良好,社会安定的生活里,也还是有一批人渣,在以伤害别人,侮辱别人取乐和谋取利益。
这种隐隐约约的危机感,比整场暴力事件来得更让人担忧和害怕。
或许作为小林这样的女孩子,对于直观的暴力事件更担心,更有恐惧感。

但其实如果整个唐山事件里,施暴者仅仅是个普通的人渣,一个被大男子主义和男性志高论所洗脑的龌龊之人,那么这件事情就不会引起这么多的讨论与热度。
因为这样的人渣很快就会被处理掉,并公示给大家。
他所造成的影响,也不过是会停留在一地,单纯地沦为人们的传说与谈资。
但这件事情呢?所牵扯出的是巨大的阴影,是可能会有压迫民众的涉黑团伙,这也是当时周边人,选择直接上前帮忙得很少的原因,因为对方有恃无恐。
暴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暴徒肆无忌惮的背后资本。
对于小林的男友和闺蜜来说,他们的想法比起小林更成熟,也更“自私”。只不过这种自私,是有情可原的自私。
但面对这样有可能会改变自己人生轨迹,让自己的生活彻底一团糟的情况,谁又敢说能够毫无芥蒂和心理压力的上前帮忙呢?

尤其是在面对七八个暴徒疯狂攻击受害者,甚至帮助受害者的人时,那种恐惧感,是任何人都避免不了的。
连看视频的人都感到恐惧的场景,对于在现场的人,更是有冲击力和威慑力的,能够冷静下来快速报警和干扰对方,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了。
而敢于直接冲上去的人,大多也是一时热血上头,很多时候也很难起到好的帮助效果。
见义勇为不是全凭热血上头,在有回转余地,或者能够保全自己还能帮助对方的情况下,理智对待,对于个人来说才是本能的第一选择。
尤其是在国内这样安定的社会环境下,报警并且拨打120是最好的选择。
就如同之前很多的新闻里,救援溺水的人反倒把自己折在里面,有时候甚至连救人的动作也没有完成。
很多救人的人甚至自己也是刚刚会游泳的水平,自己在水里也就能保证淹不死,何谈去救助别人呢?

就连消防队救援溺水者的时候,也都是要做好安全措施,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溺水者负责。
任何时候,权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插手这件事,都不是一个值得被谴责和辱骂的情况,这是人权衡利弊的本能。
当然对于勇于挺身而出的人,更是需要支持和认可。
无论是否帮助到了受害者,在对方危难的时候能够站出来,就是一种心灵上的保护和支持。
对于受害者来说或许心理上的恐惧与无助,比肉体上的疼痛更为可怕。
在经过父亲的安抚和解释后,小林也逐渐理解了男友与闺蜜的选择。
虽然对于她来说,她依然希望自己身边的人能够在这种时候挺身而出,但她也明白了,很多时候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应该去强求别人。

更不应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对方进行指责,这是非常无能的表现。
任何时候,在自身出现困难和危险的时候,想办法自救、逃跑和保护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将自身安全完全系于他人,得到的结果很大概率会让自己失望。
男友在和小林重新谈过后,也理解了小林的想法。
对于小林来说,这种事情分享出来的目的并非是为了争个高低,而是为了寻求帮助与安慰。

尤其是这样一种给任何人,包括男性和女性,都感觉到深深无力的情况下,男友的感性的废话要远远比一句理性的真实对白来的更有帮助。
这或许是男女之间思维方式差异化的原因,也或许是因为受害者是女性,对于同为女性的小林来说,更能够感同身受。
但不论如何,小情侣双方经过这件事后,都更加理解对方的想法,也能更理性地讨论双方的看法。

唐山事件目前还未能尘埃落定,这场暴力事件所牵扯出来的更多的受害者、更多相似的事件,还不是短短十多天时间能够完全处理完成的。
但这场暴力事件所带来的直接危害和社会影响,已经非常巨大了。
整件事导致体力弱势的女性对于夜晚出行,或者独自出行有了更大的危机感。
也因为这件事情中,施暴者是众多男性,因此整件事也进一步地激化了性别矛盾。
部分就在职场、生活上受到过骚扰和歧视情况的女性,自然对于这种潜在危险显得敏感和偏激。
因为比起隐晦的骚扰和歧视,这件事情带来的是直接的肉体伤害,是一种原始的,会让人激发出强烈危机意识的伤害方式。
因此很多女性将这件事情的情绪延伸到了全体男性身上,但实际上这种对男性的迁怒,还是缺乏安全感,危机意识极为强烈的表现。

她们所抨击的也并非具体身边的哪个男性,她们所抨击的不过是她们认为的男性在社会上所占有的“强权”。
当然,受到抨击后的男性出现莫名其妙的感觉也实属正常。
这场争执里没有对错,只是作为男女之间立场和角度有微微的不同。
就和小林与男友一样,这是一种观点的差异,小林作为一个女性,对于整件事的危机感更重,代入感更强。
而她的男友对这件事情没有非常感同身受的危机感,看待这件事的时候也更为冷静。
但这并非说明小林男友就是个冷漠的、自私的人,相反的,在小林与男友的相处中,明确的感知到男友是温柔的,有温度有担当的人。
只不过在这种难以抵抗的危险前,男性与女性那些体力和力量上的差别,对局面的影响已经不大了。

男友和闺蜜在整个争论里代入的都并非是受害者,而是旁观者。
因为对两人来说,如果代入了受害者,是对于自己性格和生活状态的否定,因为本质上他们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无力做出反抗,代入受害者会让他们有深深的无力感与恐慌感。
尤其对于男性来说,被另外男性骚扰的概率远远低于女性,这件事情里无法完全代入受害者视角也是正常的。
对于这样的暴力事件,保全自己的前提下,再去帮助他人,这或许稍显冷漠,但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就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如果我们自己都没有保全自己的能力,那卷入一场危险中是非常不明智的。
我们应该相信国家、相信警察,对于社会治安体系多一些信任。
毕竟大部分时候,我们的生活依然是和平、安定的,这是国家给我们的保护,一些意外的,埋藏的很深的黑暗,最终也会被国家所拔出与处理。
我们愤慨于人渣暴徒的可怕与丧心病狂,但也要记得身边人对于自己的保护,警察对于自己的保护,没有人想要面对这样的危险,保护好自己,及时施以援手,并相信我们的司法体系,是我们所能做的最大努力。
对于这次唐山案件围观者的情况,各位读者有何看法呢?您会支持小林还是男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
宝宝起名,添加 微信:boc855 备注:起名!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ongyi06.com/6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