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王萱,作家,诗人。代表作:《父亲的夜来香》,《那一抹笑影》,《放生》。作品见于核心期刊,多篇入选各类国家级、年度选本。
一句恶俗的家乡话
文|王萱
我写作时经常爱用一些家乡话。
那么要说的是,家乡话是我梦里的语言。
人生就是从梦境延伸出来的一种现实,但它会受到梦境干扰。
比如没有这些家乡话,我的写作就出不来感觉。

家乡话不只是家乡话。
家乡话是梦境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干预,它让我觉得自己始终是一个活在童话中的小女孩儿,那么单纯。
家乡话同时还代表一种人格,我觉得它更接近一种朴实。
那么说一个潜在我记忆中的人吧。
他的眼睛看上去特别清澈,特别明亮,长相也俊。
我是要把他叫老师,王老师的。
王老师是我在师大读书时的老师,有一次课间我和王老师说起章启群所著《新编西方美学史》一书。
我表现出极大兴趣,现在想想自己有一点傻。
就是人家一个大学老师啥书没看过?还需要我给他讲?
而且我还讲得兴致勃勃。
我几乎把一整本书给王老师翻讲一遍,不过我也确实喜欢,不然不会有那么大兴趣,而且我在讲完书以后还说了一句傻话。
我说,王老师,我咋觉着章启群跟我的心长一块去了。我想啥,他就想啥。
现在想想,那种自信又自满的程度,真傻。
其实我根本不知道这章启群是男是女,只是看过他的书。
那么怎么说呢?在我滔滔不绝幸福不已的时候。
王老师看着我,就像目睹一壶水烧开的整个过程。
表现出的不是吃惊,而是理解。
后来我才知道,章启群先生所著《新编西方美学史》,是每一个意欲创作的人必读书籍。
那本让我魂牵梦绕的《新编西方美学史》居然还让王老师说出了一句可以用语无伦次来形容的话:
人,比较聪明,所以…
当然,他说的不是书,是我。
一个被人夸“聪明”的这个人,我是说我,那听了这样的话,就一定很高兴。
嘻嘻~
人都喜欢被夸赞。
那么同样,人都不喜欢被恶意地,诋毁。
王老师是个很有激情的人,就比方有一次在课堂上,就居然给我们念起诗了?
王老师给我们念的是徐志摩的诗——
《再别康桥》。
原来王老师也喜欢诗?
我感慨生活中喜欢诗的人竟有这么多。
然后王老师念完诗以后,也跟我一样,说了一句傻话。
王老师说他一直以为《再别康桥》里的康桥就是陕南安康的某个桥。
我们同学都撇嘴嘲笑这个老师无知,闹那么大笑话还有脸说。
可我以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往往看起来就是这么本色,这么低调。
一个有学问的人,往往还会显得很,无知。
有时低调不只代表一种形式,就像王老师这样的,因为他真就以为康桥是他老家安康某桥~
都已经低到山洼洼里去了。
我的意思是说,我和王老师,我们其实都是一群朴素又诚实的人。
一个人只有做到朴素诚实,才会写出文风质朴的作品,你说对不?
因为文风和人一一对应且融为一体。
而一种充满媚骨和妖态的文字,往往比显山露水还险恶。
其实就是居心叵测,居心不良的意思。
但这王老师不会写作,他只会用一种看上去十分低调但又充满深情的语调,深情款款地朗诵那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再别康桥》是表达离别和哀怨的,而在世间诸多情愫中,爱情是最捉摸不定,也是最难把握的。
毫无疑问,《再别康桥》里也有难掩的情愁,哀怨,等等的。
一个诗人把他刻骨的相思融进他的诗作里。
完全情不自禁。
这样一首味道缠绵的《再别康桥》,
不知捉住多少才子佳人的心,让他(她)们都对这徐志摩佩服不已。
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搞不懂,就是爱情其实就是一种深度的焦虑和刺激~
但不知道为什么~
这个味道,好像好多人都想去体尝。
要不然咋会冒出那么多喜欢徐志摩的人?
呵呵~
哦,还有,有的人,我是说她的“作品”漏洞百出,根本经不起推敲。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所谓的“作品”比比皆是,但是徐志摩先生不同。
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是经得起千古传唱的佳作,让我相当佩服。
好了,不说徐志摩,还说我们王老师吧。
这个王老师教我们英国文学,他曾经在电力专科学校任教,后来调师大。
但他和戴老师还是两个人。
这个王老师还曾经把大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翻译成英文介绍到海外,广为流传。

呵呵,感觉这个歌好好听。
虽然听上去就是个歌词,但其实很难翻。
写作在本质上就是把握一种情绪的微妙变化。
自然柔和的光线是最难模拟的,它细腻的纹理如同写作一样难把握。
写作涉及的内核不光是语言,还有情绪。
而翻译就是用一种技巧在语言之间来回荡涤和穿梭。
翻译是更需要付诸巧劲儿的一种活儿。
我是说这两者其实都很难。
一个人不管干什么,想干到差不多很容易,事实上一般人都是差不多水平,但想要干到好就很难。你说是不是?
但不知为什么,这个王老师在我心中,始终就是一个诗人形象。
哦,还有,王老师翻译这《好汉歌》的时候,他还邀我一起翻,就是他翻译一个版本,我再翻译一个版本。
王老师其实也想借此考验一下我的翻译水平。
结果很好,我没让王老师失望。但我翻译的有一个问题。
就是我翻译的《好汉歌》完全没有标点符号。
那哗啦哗啦的,高山流水一样的气魄。
如果带上标点符号给我感觉好像河道被阻断一样,反而不流畅,所以没带。
我翻译的那一串串,把王老师读得上气不接下气的。
呵呵~,不知道观者什么心境,反正我很痛快,有一种一泻千里一样的痛快!
我觉得诗人不需要什么标点符号。
爱的谨慎,就是这么的奇特,或者说,爱的谨慎,就是这么的吝啬。
我用心来穿插,来连贯,那些小蝌蚪一样的,标点符号。
嘿嘿~
家乡话的朴实就藏在它特殊的意蕴和趣味之中。
那《好汉歌》听上去荡气回肠。
真的,我喜欢。
好汉好汉,何为好汉?《水浒传》里那豪横的背景已经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淡出我们的视线。

现实生活中只有本色的男人才会招人爱。包括女人也一样。
一个女人于生活中不需要太装,不需要太过隐藏。
一个女人的趣味有时就隐藏在一句淡定又传情的家乡话里。
一个人的话只说给懂自己的人听。
一个女人恒久的趣味就来自于这些听上去朴素又朴拙的家乡话。
但我们又不能过于挑剔一个女人的趣味。
因为趣味如同浮浪一般,乘兴而起,作浪而归。
因为“趣味”这样的东西,它也就只是趣味而已。
趣味永远不可能高于一个人的品格,或者说趣味不像品格,因为它散发不出品格那样恒久的光辉。
你说对吗?

这说家乡话,怎么扯这么远呀?
哈哈~
那么我要说的是,有时家乡话还代表一种乡愁。
在这儿讲个笑话,纯粹逗人笑的。
有一群海外中国留学生除夕之夜一起聚餐,到了大家一起碰杯的时候,肯定要说点什么~

你知道他们不约而同说的什么?
贼你妈!!
哈哈~
哦,“贼你妈”中的那个“贼”,我可能写错了,也许不是这个意思,反正就是一句骂人话。

也许你会觉得吃惊,因为“贼你妈”确实是一句听上去恶俗的家乡话。
但请你不要觉得尴尬。
因为他们都是留学海外的有着一颗红心一样的赤子。
“赤”就是赤裸裸,毫无保留的意思。
一个人只有忠诚无畏的时候才能,或者说才敢这样赤裸自己。

那么我要说的是,从“贼你妈”这赤裸裸的三个字,我听出了游子身上淡淡的乡愁,还有哀怨。
一群留学生,在海外聚会,居然能蹦出这三个字来?
真的,这让我很悲哀。因为骂人话确实粗鲁,不文明。
那么他们为什么就不能文明一点呢?或者说点更好听文雅的~
因为像留学生那样的档次和人品,都不可能不会风雅跟文雅。
那么我来告诉你答案:
因为人有时是需要骂骂人的。
因为在这个浊恶的世间,我们有悲愤,有不平。
我们有时也需要在泄愤和粗鲁中,来体现一下乡愁。
所以乡愁有时是和郁忿,不平,是和苦闷的情绪串杂在一起来的…
这个丑恶的世间其实就是用各种浓浓淡淡,深深浅浅的乡愁,填满的…
这就是生活的真相。

宝宝起名,添加 微信:boc855 备注:起名!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ongyi06.com/8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