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的“分身”(林黛玉和谁发生过关系)

有一种说法,《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有不少“分身”。至于具体都有谁,仁者见仁,提名众多。在我看来,妙玉晴雯小红香菱龄官,甚至秦可卿也有可能。

一个个盘点。

1.晴雯

所谓“晴为黛影,袭为钗副”,如果只能选一个黛玉的“分身”,晴雯得票可能会最高。

《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的“分身”(林黛玉和谁发生过关系)

主要表现在她们的性情以及跟宝玉的关系上。如果把怡红院看成缩小版的大观园,宝玉、晴雯、袭人三个人的互动基本上就可以看成是映射版的宝玉、黛玉、宝钗三人日常。

大家比较熟知的“证明”有:

——袭人八面玲珑,圆融“体己”一如宝钗,晴雯心直口快,“尖酸刻薄”恰似黛玉;

——袭人是和宝玉发生了关系的人,就像真正嫁给宝玉的是宝钗。而晴雯是宝玉心中真正喜欢的丫头,但一直保持着清白之身,就像宝玉心中永远的“白月光”林黛玉;

——袭人和宝钗都比宝玉大,一直都想“引导”宝玉走仕途正道,结果却徒增宝玉反感,后期宝玉已经开始忌惮并回避袭人。晴雯和黛玉一样,对宝玉从不管束,却能和宝玉一起玩闹,宝玉在她面前无拘无束。

甚至有的时候,身为晴雯的丫环不但可以拒绝服侍主子宝玉,还会反过来让宝玉哄她,像极宝玉日常的对黛玉低声下气。

《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的“分身”(林黛玉和谁发生过关系)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旁证”可以说明“晴为黛影”。

袭人当初主动献身宝玉,自己给自己找的借口是“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但事实上,贾母原意只打算让晴雯给宝玉做妾,“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这是贾母亲口对王夫人说的。贾母心中的人选,从来都只是晴雯而非袭人。

袭人歪曲贾母的意思,不顾礼节自行“上位”,像不像借着“金玉良姻”的说法自导自演谋求和宝玉联姻的薛家?晴雯是贾母心中所选,结果却被悲催地驱逐而死,像不像贾母本来有意撮合却被最终拆散的宝黛姻缘?

造成这一切的关键,是极力促成“金玉良姻”的王夫人。仔细读书不难看出,王夫人就是因为不能对黛玉怎么样,才把一腔怨气都发泄在晴雯身上,亲自给晴雯扣上莫须有的“狐媚”帽子并把她赶出大观园。

《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的“分身”(林黛玉和谁发生过关系)

王夫人为什么要把对黛玉的怨恨发泄到晴雯身上?

听听王夫人怎么描述晴雯的:

“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

还有:

“我一生最嫌这样的人。”

……

“好个美人!真像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

读来令人不寒而栗。书中其他地方提到西施,都是用来形容黛玉的,所以王夫人真正针对的是谁,不言而喻。而晴雯之所以受了无妄之灾,也就不外乎一个原因:她像黛玉。

长得像,性情也像,都是王夫人特别不喜欢那款。有王夫人在,宝黛姻缘注定不能实现,黛玉注定要抑郁而亡,就像晴雯注定要受屈而死——晴雯不过先走一步而已。

两个人死时的描述,也可以互相映照:

《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的“分身”(林黛玉和谁发生过关系)

晴雯临终前,对宝玉诉说怨愤:早知道会这样担了虚名,还不如当初“另有个道理”。

而黛玉临终前,也扔下了“我的身子是清白的”这句话——这是通行本八十回以后的内容,不是原作者手笔了,虽然我个人认为这句话是狗尾续貂,但谁能说续写者加上这句话,不是在对应晴雯之死呢?

晴雯死后,宝玉大动干戈地为她写下长篇祭文《芙蓉女儿诔》,被解读成是宝玉写给黛玉的祭文,就不多说了。甚至“芙蓉”本身也是一个证明——在书中同时拥有这件象征物的,也就是黛玉和晴雯而已。

所有这些关联,应该可以映证晴雯就是黛玉“分身”之一。她们的共同点,除了貌美和率真之外,大概就是对宝玉一模一样的“痴心傻意”了。

2.妙玉

妙玉在书中的“戏份”不多,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为她的孤傲清高太突出了,简直比黛玉有过之而无不及。

《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的“分身”(林黛玉和谁发生过关系)

但她却对宝玉青眼有加,很多人分析妙玉心仪宝玉,也不无道理呢。

光是这两点,已经足够把妙玉和黛玉紧密联系起来。何况细数起来,两个人的共同点简直多如牛毛:
1:名字都带一个“玉”字;
2:都是苏州人氏;
3:都出身条件优越的官宦家庭;
4:都是父母双亡;
5:都是从小体弱多病,被指点只有出家才能解决;
6:都受贾府邀请,来到贾府居住;
7:都非常通文墨,有才华;
8:都非常有个性,清高孤傲,世俗人缘不算好;
9:都和贾宝玉关系密切,属于灵魂知己;
10:最后,下场都很悲凄——当然,这是几乎所有红楼女儿的共同结局。

在我看来,同属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妙玉和黛玉相似度如此之高,别说“分身”了,就是当黛玉“替身”都说得过去啊!

或者可以把妙玉看成是当初听从和尚建议出家了的黛玉,一个“世外版”的黛玉,依然逃不脱命运的吞噬,这才是作者设置这个“分身”的深意吧。

3.龄官

如果龄官也是黛玉“分身”之一,证据在哪里?我觉得,体现在一系列隐喻符号中。

《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的“分身”(林黛玉和谁发生过关系)

首先是名字。

龄官是贾府买进来的十二个小戏子之一。其他小戏子的名字是啥?蕊官芳官藕官、菂官、葵官、豆官艾官、宝官、玉官、文官……

瞧,要么跟草木有关,要么跟玉字有关,要么直接叫“文官”,反正是跟贾府三代人的名字有关联,只有龄官的名字不在以上命名规律中,特立独行,一目了然——“龄”和“林”谐音。

其次是相貌。

有一回大家看戏,王熙凤说某个小旦长得像座中某人,湘云直言像黛玉。在书中没说这个小旦是谁,但一般理解就是龄官——87版《红楼梦》里,直接就拍成龄官了。

所以说龄官长得像黛玉,没问题。

《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的“分身”(林黛玉和谁发生过关系)

再就是性情。

黛玉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傲气”,晴雯如是,妙玉如是,龄官呢?

龄官也一样。除了心爱的贾蔷,她不轻易给谁好脸色。不但不给宝玉面子,连元妃的面子都不给——元妃让她进宫唱戏她都可以称病拒绝。光是这脾性,很难说不是和黛玉、晴雯、妙玉等人一个阵营啊。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隐喻”——龄官和贾蔷的关系,恰似黛玉和宝玉的翻版。

宝玉央求龄官唱戏,不但被无情拒绝,还被迫旁观龄官和贾蔷全程秀恩爱喂狗粮的那次,不少细节都在暗示,龄官和贾蔷的相处模式,跟黛玉和宝玉的如出一辙。

《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的“分身”(林黛玉和谁发生过关系)

——龄官明明眼里心里只有贾蔷,但嘴上就是爱跟贾蔷怄气,活脱脱就是黛玉和宝玉日常斗嘴的复刻。

——龄官生病了,提到自己吐了血。吐血,这不正是读者最熟悉的黛玉病征之一么?

——贾蔷买了一只会耍把戏的小雀儿来哄龄官开心。这种有灵性的小鸟,除了黛玉在潇湘馆养的那只会说话的鹦鹉,我想不出书中还有什么生灵可以PK。

——龄官见了笼中小雀更加心塞,对贾蔷发脾气说这是在嘲笑她们这些被迫和家人分离、失去自由之身的可怜人。嗯,这么难得的自由思想,除了超前于时代的“奇葩”宝玉和黛玉,在书中我还真想不到有谁。

——那天太阳毒辣,贾蔷把小雀放了之后要去给龄官请大夫,龄官说:

“站住,这会子大毒日头地下,你赌气子去请了来我也不瞧。”

好吧,我一下子想到宝玉挨打之后,黛玉偷偷来看他,他也对黛玉说过类似的话:

“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气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

两段话像不像?龄官自己在病中,却担心贾蔷在日头底下暴晒;宝玉自己被打得遍体鳞伤,却担心黛玉大热天跑来看他会中暑……反正除了这两对情侣,我不记得在书里还有谁因为关心一个人而去关注大太阳。

宝玉和黛玉的自由恋爱,在当时的社会是不被允许的。龄官和贾蔷之恋不也是一样的性质?这层隐喻其实够清楚了。从这个角度看,说龄官是黛玉的又一个“分身”,自然是可以的。

4.小红

小红原名林红玉,和林黛玉只是一字之差,这个暗示够明显吧?

《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的“分身”(林黛玉和谁发生过关系)

正如宝玉和黛玉,贾蔷和龄官,贾芸和小红也是一对自由恋爱的情侣,这一点已经是重要的隐喻证明。

还有两个细节,我觉得可以佐证小红和黛玉的内在关联:

第一,喜散不喜聚。

书中第三十一回有一段,提到黛玉和别人不同的心理:

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他想的也有个道理,他说,“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冷清?既清冷则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故此人以为喜之时,他反以为悲。

类似地,书中第二十六回,小红也向小丫头佳蕙说过差不多的话:

红玉道:“也不犯着气他们。俗语说的好,‘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

《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的“分身”(林黛玉和谁发生过关系)

这不和黛玉的心思高度吻合么?都是看透了总有一天要散的意思。这淡然中带着沁骨凉意的眼光和心思,两个人如出一辙啊。

所以,如果太阳梗是个隐喻,“散聚说”同样可以暗示小红是黛玉的一个“分身”。

第二,手帕定情。

小红和贾芸是如何定情的?通过双方巧妙的手帕传递。

宝玉和黛玉最终在心里互相确认,同样是通过宝玉挨打后让晴雯送给黛玉的两方旧手帕。

书中再没其他人是通过手帕传情的了——司棋和表弟潘又安私通款曲,信物也不是手帕。

作者暗示这么明显,看不到小红的“分身”作用,就有点不尊重了啊。

5.香菱

香菱和黛玉表面上没有显著关联,但仔细挖掘,会发现好多映射点:

《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的“分身”(林黛玉和谁发生过关系)

映射点1:名字

如果认同龄官的“龄”和“林”是谐音,那么香菱的“菱”也可以以此类推。

而且,香菱原名“英莲”,在薄命司的命册上,她的判词画的“莲枯藕败”。莲花就是荷花,在书中最常用来比喻谁?林黛玉。

映射点2:出场

书中第一个出场的“金陵十二钗”是谁?不是黛玉。黛玉是第一个出场的正册十二钗人物,而在她之前还有一位金钗率先登场,那就是副册的香菱——那时还是名叫英莲的小女孩。

映射点3:相貌

香菱像黛玉吗?书中没有明写,但是有拐了几道弯的提示——周瑞家的说过她长得像秦可卿,而秦可卿长得像谁?宝玉在梦里见到的可卿,兼有黛玉和宝钗之美:

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

香菱应该是有一些地方像黛玉的。

映射点4:诗情

香菱想学诗,黛玉毛遂自荐当老师,一个教得认真,一个学得入迷,这是书中很著名的一段情节。

《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的“分身”(林黛玉和谁发生过关系)

不知道作者安排这一段是何用意,除非是为了暗示两个人骨子里共通的诗魂——在大观园里,没有一个人比黛玉更称得上是天生的诗人了,不仅仅是作诗的技巧,黛玉的灵魂就是“诗性”的。

这一点,在我看来是黛玉的独特标记,虽然一般情况下容易被忽略。

映射点5:薛蟠

薛蟠暗恋林黛玉,这个在书中明示暗示了好几次,不用多说。

薛蟠在真正成亲之前,唯一的伴侣就是香菱。香菱是他强行抢来的,除去需要谴责的内容,是不是至少可以说明当时他一眼就看上了香菱、喜欢上了香菱?

薛蟠后来娶亲,对象是夏金桂。夏金桂是害死香菱的河东狮,但是成亲之前大家不知道啊!薛蟠之所以认准夏金桂,除了她长得好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也读书写字”,天真的香菱当时也一心憧憬夏金桂进门后自己可以又多一个吟诗作对的伙伴——这些都说明夏金桂在婚前的形象就是很迷惑人的“文学女青年”。

《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的“分身”(林黛玉和谁发生过关系)

问题在于,薛蟠自己是个把“唐寅”看成“庚黄”的大老粗,他怎么会对文学女青年感兴趣?还成了一定要娶进门的执念。仔细思量,难道不是因为他心里始终有着黛玉的影子?

这影子之一,不就是香菱?

映射点6:命运

在原著前八十回完结时,香菱还没死,黛玉也还没死。但是从她们的判词可以知道,她们都一定会死,而且都死得比较凄惨。

甚至死法也许都有点类似。黛玉是“玉带林中挂”,香菱是“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一百二十回的通行本续写部分,黛玉临死时的要求就是要回到故乡去……

所以,香菱到底是不是黛玉的“分身”之一?自行判断吧。

6.秦可卿

这个真的很隐蔽,但如果要找关联点,还是能找出一些的:

《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的“分身”(林黛玉和谁发生过关系)

第一,同为仙子下凡。

秦可卿本身就有分身,一个是现实中的贾蓉妻子、贾宝玉的侄媳妇,一个是太虚幻境里警幻仙子的妹子。

两个人其实是一个。要不然,宝玉入梦见到太虚幻境中的“可卿”,而且在梦中叫出“可卿救我”,就不会惹得现实中的秦氏一阵狐疑:自己嫁到贾府之后,这个小名从来没人知道,他怎么会在梦中叫出来?

现实中的秦氏和宝玉没有太多直接关联——除了秦氏死时宝玉那不合常理的“喷出一口血来”的悲痛。而梦中的秦可卿和宝玉关联就大了,如果春梦作数的话,她才是宝玉初经人事的第一人。

梦中的可卿,是警幻仙子的妹妹。当时宝玉见到什么?一群仙女在向警幻仙子抱怨,说今天明明是“绛珠妹子的生魂”要来游玩,怎么没见她,反而见到贾宝玉这个“浊物”?

绛珠妹子的生魂,就是黛玉啊。黛玉和可卿,都是太虚幻境的仙子呢。

《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的“分身”(林黛玉和谁发生过关系)

第二,同为宝玉梦里人。

黛玉一定无数次出现在宝玉梦里,宝玉那次把袭人误当成黛玉表白的“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就是明证。

所以,第五回宝玉那个至关重要的梦,本来也应该是“绛珠仙子的生魂”要出现的梦。结果黛玉没有出现,可卿出现了。不仅如此,可卿还受命教授宝玉云雨之事。这种对宝玉而言意义重大的启蒙,为什么是可卿来执行呢?

第三,可卿身上的黛玉印记。

相貌肯定有类似,前面已经说了,可卿兼具钗黛之美。在梦中,她的乳名就是“兼美”。

宝玉在梦中和可卿缱绻之后,难舍难分,醒来就和袭人发生了现实中的第一次——如果要把这看成“金玉”交缠之后混乱的开始,未尝不可。

而可卿离奇逝世后,宝玉心中像被“戳了一刀”,竟然难过到喷血,也是非常蹊跷的反应。照理除了黛玉,不应该有谁的死让他如此悲伤。所以,可卿对他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作者这么写一定是有深意的。或者,秦可卿就是黛玉不那么完整的一个“分身”。因为努力融合了太多修补元素,经历越发显得难解,结局最终也不能如愿圆满。

《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的“分身”(林黛玉和谁发生过关系)

众多的“分身”,或外貌,或气质,或兴趣,或性情,总有一些地方带着黛玉的影子,就像是不同的平行世界里,黛玉不同的命运选择。有“世外版”,有“觉悟版”,有“低配版”……不同的身份背景,不同的学识素养,不同的能力手段,不变的是骨子里那点真性情,也就是最吸引宝玉的地方。

作者巧妙地把平行世界的黛玉们放在一起展示。只是根据作者设定的大悲剧底色,不管是哪个分身,最后应该都逃不掉泥沙俱下、香消玉殒的命运。

或者,这才是这部书的意义所在。

欢迎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原创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宝宝起名,添加 微信:boc855  备注:起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0494068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ongyi06.com/33568.html